找到相关内容569篇,用时10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旅日琴僧东皋心越传略

    晋江人。亦费隐门弟子,康熙元年继隐元席,举黄檗二世,康熙二十三年示寂。是年五月,东皋回到长崎。五月十五日,东皋撰《日本来由两宗明辨》一文,「两宗」谓曹洞临济各禀领师承。「明辨」谓明其来历,辨别根由。东皋已意识到由县瑞和铁牛推动的构陷自己的形势已不可逆转,预撰《明辨》以申明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。《上木和尚书》和《明辨》这两篇重要文献的钞本,今藏日本水户彰考馆。事情的发展果不出所料,是年七月四日,东皋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3552549.html
  • 自然内观法

    !  如果背后推动追求与占有的染著心完全消除了,那么剩下来的又是什么力量推动佛陀及其弟子们活动呢?是兼具慈悲的明辨力及智慧。即使是支持生理需要盼活动,诸如接受食物或吃东西,也是念念分明地做。他们毫无染著,生活中一切活动完全没有贪欲,但是具备一种能力,知道什么是该做的,什么是没有必要做的,就是这种明辨力驱使他们做包括乞食在内的所有活动。如果找到了食物,很好;如果没有,也不会挂心。生病的时候,他们就...

    佛使比丘著 黄仁封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4052970.html
  • 小大乘修空及密乘大手印、大圆满、禅宗辨微

    以空性为唯一条件。小乘修空。其空性之性质,非不同于大乘;密乘中三种修空,亦非别有一空性之性质。故宗喀巴祖师竟敢言小大乘之差别在福,不在修空性。然彼只知会通,故次当明辨。经过博学、审问、慎思,然后有才能智力去明辨之;明辨有素,切知各别之异相、别相,乃能把握其特优之点,身体力行之,故终之以笃行。是故在笃行之先,必须过一番明辨功夫,才知自己之足跟,究竟能够点在何等田地,方不自欺,方不自夸,方不自馁。儒家...

    陈健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3351460.html
  • 佛教对健康的看法

    ’与‘合理’的看法,却抱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,用清醒头脑,深邃的智慧,来探讨人生的真相,以正确的观念,来明辨人间的是非曲直,结果,在真理的印证下,明白一切众生,都是迷失真性,妄起偏计执著,对世间依他...释迦牟尼佛,对于‘正常’与‘合理’的看法,却抱著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,用清醒头脑,深邃的智慧,来探讨人生的真相,以正确的观念,来明辨人间的是非曲直,结果,在真理的印证下,明白一切众生,都是迷失真性,妄起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1945779.html
  • 戒海点滴

    以假乱真,则非细察无法明辨。  更深一层说,修庙布施,营善施福,福之末也;三轮体空为根本也。搭衣持钵,律之末也;断有漏法方为其根本。寻章摘句,消文衍义,教之末也:观心入证为根本也。机锋转语,公案偈诵,禅之末也;明心见性乃根本也。摇铃打鼓,持咒结印,密之末也:三密相应是根本也。执持名号,净之末也:真信切愿方为根本。如此等事,本末因果,若非明辨岂能分晓?  原夫药为治病,若能治病者,毒药亦成良药;若药病下投...

    雪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3765405.html
  • 僧青年教育应立足于生命觉醒

    宗教思想的冲击,内忧外患,僧青年可曾想过要“努力自爱,为教求学”?  至于为学的方法,用孔子的“博学,慎思,审问,明辨,笃行”五个步骤是不坏的,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知行合一的求学方式。后来的儒者脱离了这种...,审问,明辨的过程,都是让我们思考抉择的过程。抉择,不光是抉择一种法门作为修行方式,而是抉择一种真理作为自己永不改变的生命追求价值。正如内学院一系强调的“由言教变迁之实,求观行签证之真”。笃行,是...

    禅心剑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667642.html
  • 当心打孩子打出心理问题

    之后,孩子的表现还是一样。   ■滥用体罚不能真正让孩子明辨是非   国外有专家分析了自1938年以来体罚孩子的众多后果,跟踪分析了打屁股对孩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。她认为:通过打孩子屁股,你可以让孩子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22562115867.html
  • 报恩方式

    漫长的修行,才能完成永无烦恼的悟道。 遇见作恶多端的人,不能说杀生了事。杀人将会悔恨无穷。正如这位婆罗门为了帮助众人,而引发地们的善心,是不得不如此。而非随便杀人,当明辨是非。」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203216338.html
  • 《印順 呂澂佛學辭典》序

    一、對於印度(包括南傳)、中國、藏傳三系佛學,深究、沉潛達六、七十年,其特見精闢,不但直探佛陀本懷,明辨時空流變,超脫中國傳統佛教的宗派窠臼;並且洞徹方便與究竟,抉擇出「此地、此時、此人」的關懷與淨化...

    傳道法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2639975.html
  • 因果律与改造命运

    经验和方法就记载在《了凡四训》这本书中,尤其是判断和区别“善”、“恶”的标准与一般世俗人所理解的有所不同,比如“善行”有真、假;端、曲;阴、阳;是、非;偏、正;半、满;大、小;难、易之分,需要精研明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345901.html